September 12, 2007
- 
	
五短打:我們的地方@2007/09/13
今年十大新聞選舉,文化保育問題一定有份。從天星皇后,到灣仔官塘波鞋街,各人有各人的故事,我們都愛我們成長的地方。人們漸漸長大,地方漸漸老去,然後被(政府)殺死。記述社區發展,成了重要的事,因為許多東西都快要消失。民間(民眾)的社區是怎麼樣的,還得靠民眾來書寫。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的社區故事。宏觀微觀,遠看近聽,都一樣。

- 潘國靈、謝曉虹、小西等:《i-城志》,香港:HK Art Centre、kubrick,2005。
2005年,由香港藝術中心發動,新世代文化人聚首一堂,從三十年前的西西《我城》再次出發,用不同的手法書寫、繪畫,集體創作各自的我城。正是眾多的片面,才有多元的呈現。
類型:小說、繪畫、劇場,跨界多媒體創作。
狀態:完成繪畫部份。 - 前進進劇場:《天工開物,栩栩如真》
改編自董啟章的同名小說,三代人的故事,香港的變遷。看著已消失的上一代在劇場重現,虛幻而不真實,但卻溫馨。不禁讓人假想,同代人的故事,也快成為後代人的懷緬對象了。
類型:2007年香港藝術節戲劇節目,陳炳釗導演,董啟章、陳炳釗編劇,張達明等演出。
狀態:和阿蛋一起看的。 - 楊學德:《錦繡藍田(復刻版)》,香港:三聯,2007。
如果說上面兩個作品未夠「落區」,阿德的《錦繡藍田》絕對是社區書寫的最佳示範。又如果,你曾經住在舊式公屋,《錦繡藍田》一定給你美好的回憶--即使是污糟蠟蹋的臭街市、跎地之間的爛仔交、打風落雨大水浸、等等等等。還有,復刻版的第135頁,在變遷中的藍田,會找到我唸了五年的中學。
類型:漫畫。
狀態:第一版推出時早就打書釘地看過了,現有復刻版。 - 吳浩康【兒戲】,周初晨作曲,周耀輝填詞。
簡單的情歌,側寫了近幾年的大事:「幾多位偶像過身以後我才相信/快樂難得」,「幾多種怪病結束以後我才知道/對誰著緊」。正因為「這城市轉得很快」,所以「當晚電視機/傳著重大消息之時/我捉緊你」。窩心得要死。流行曲一樣可以記述變遷,輕描淡寫,就把我們最平凡的願望都記錄了。
類型:一首沒有流行過的流行曲。收錄於大碟《DEEP: INSiDE》。
狀態:不時聽聽。 - 陳雲:《新不如舊--香港舊事返照》,香港:花千樹,2006。
「新不如舊」,好題。本來「新」不一定不好,只是現在政府要立新,就胡亂把舊的摧毀。本書總序道:「故土風物,一去不返。低首沉吟,無力回天,聊以文字,錄存舊蹟。兩朝政府為香港撰寫偽史,我為山村癡情朋友、叔伯婆娘、游方術士、剃頭匠人作傳,為野魚昆蟲、山精水怪、番薯芋仔寫記。」一語道破事實真諦。文人一向念舊而多情,讀陳雲的文章,看昔日事物,對比今天,難過非常。
類型:信報專欄之結集,另有姊妹集《舊時風光──香港往事回味》。
狀態:信手讀過一些篇章,未讀完。 
(以後五短打會以「5view」tag起,按此tag可翻看各短打推介。多謝收看~)
 - 潘國靈、謝曉虹、小西等:《i-城志》,香港:HK Art Centre、kubrick,2005。
 
Comments (1)
沛沛 9來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