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bruary 28, 2012
-
HKIDFF: 節目四動感魅力
今年的電影節筆記二月底就開始了。往年第一炮都是ifva,今年發現「第二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」其中有一個動畫節目,我當然不會錯過喇!好吧!2012年的電影節筆記,開始了!
第二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
節目四:動感魅力
Programme 4: Animated Visions –– A Showcase of Animation Made by Deaf Artists
25/02/2012 10:30pm @ agnes b cinema十條短片,嚴格來說,部分算不上動畫。雖然如此,當中不乏佳作,只是總合起來質素有點參差。其中有三個作品值得一講。(按片名看原片或Trailer。)
饕之慾:來自台灣的作品。以真人片段為背景,再加上2D的動畫人物,易做,又有趣。其中4:20,燈泡變成太陽一幕,係低成本的製作之中,有如神來之筆,是很出色的過場。鏡頭運用很有意識,穿插使用的主觀鏡令短片多點不同角度和元素。
Sipho:這是南非世界聾人大會的卡通動畫。我十分佩服以不同顏色的手併成樹和地球的創意。獅子Sipho也造得很好,毛髮有層次,表情有真人神髓,最重要是能夠很完善地做到手語。
追逐棉花雲Chasing Cotton Clouds:故事非常完整,而且感人。講述與姐姐相依為命的失聰男生,在自己製作的模型之中,懷念已經過身的爸爸,與接受世界。當中動畫部分不算多,是主角幻想走進模型世界裡探望爸爸,當中的棉花雲、摺紙動物,全都是Stop-motion(0:47)。
進場前,心裡很疑惑:什麼是聾人電影?沒有聲音的默片?或是畫面一角會有手語旁述?官方簡介沒有回答我的問題,但大概也解釋了:由聾人主導或參與製作,關心聾人文化,以電影這個媒介傳遞訊息的藝術。看完十條短片,我發現,聾人電影並不是我幻想的那樣,要有「特別設計以照顧部分人士的需要」。反之,它如我接觸過的許多電影作品,一樣在藝術上有所追求,在內容上言之有物,關心人文文化。如果我以「特別需要」的眼光待之,那就是視他們和我不一樣,把它看成怪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