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8, 2012

  • HKIFF2012: 兔俠傳奇

    《兔俠傳奇3D》
    25/03/2012 10:30am @ The Grand Cinema

    《兔俠傳奇》是國內出品的3D動畫。內地出品,不敢太高期望。但曾經看過另一條內地製作的stop-motion「功夫兔」,十分精彩,讓我對今次這套《兔俠傳奇》有了美麗的誤會:我有一個模糊印象,不知在哪看過「兔俠3D動畫,敬請期待」的訊息,便有一刻以為「功能兔」登上大銀幕還要來個3D版--在不敢期望與期望之間來回掙扎,但最後還是失望。

    單就CG和3D而言,電影交出及格水平。3D場面確是可有可無,但畫面流暢,看得舒服。可是,就毛髮人物來說,只有主角兔二(上圖上)算得仔細,其他角色的毛髮質感比迪士尼和夢工場的水平還是低一個層次。不過,這個作品最大問題不是技術,是人設、故事這些講求創意的部分做得最差。

    珠玉在前,不用我多說,只憑劇照、故事大綱,很容易就會聯想到《功夫熊貓》。儘管官方已表明,主角兔二的造型藍本,是北京地道的傳統玩偶「兔兒爺」,但與《功夫熊貓》的阿寶來一比對,功夫架式、麻布衣服、圓渾身形,馬上就發現許多雷同。除了人設,場景也十分相似。不論城中樓房,以致最後高潮打大佬的場景,跟《功夫熊貓》都恍如倒模。至於故事,也就是賣炸糕的兔二(《功夫熊貓》阿寶賣麵),由完全不懂武功,誤打誤撞成了高手,打敗了用盡奸詐手段力圖統一江湖的大壞蛋。

    《功夫熊貓》2008年6月首映,《兔俠傳奇》2011年7月首映,製作時間3年,推算之下時間剛剛好(2008年開始製作)。如果我是製作單位,為了避嫌,決不會做功夫故事,也不會用現在的劇本和設定。其中最讓人質疑的,是故事的大奸角--一隻扮熊貓的狗熊。故事中多次強調,奸角「熊天霸」一直在扮熊貓,這無關劇情推進的設定,只會令人想到電影要給《功夫熊貓》下馬威。(暗示外國人製作的中國功夫故事只是「扮中國國寶」。)可是你跟人家如似相像,這麼一來不但沒能諷刺對方,反而是自打嘴巴,笑人不成變成自暴其短。

    查電影導演,原來是《小兵張嘎》的孫立軍。儘管批評如上,但對比前作,確見很大的進步。對於中國動畫,我抱正面的觀望態度,希望會有好作品出現。今次《兔俠傳奇》在技術層面有很大的跨越,只是創意不足,處處仍見臨摹痕跡。其實這是必經階段,中國的動畫創作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    又,我看的是粵語配音版,主角兔二認不出是誰,而且配得一般(我認為是劇本問題,對白太累贅),女主是謝安琪,奸角熊天霸是鄭伊健,還有泰迪羅賓。這樣一來,我相信遲點會有正場。

    延伸:
    [豆瓣] 《兔俠傳奇》
    [電影節官網] 《兔俠傳奇》簡介
    [YouTube] 《兔俠傳奇》Trailer

April 5, 2012

  • ifva2012: 亞洲新力量組節目一

    早前參加了Arts Centre的投票活動,在抽獎環節中獎了,獲得今年ifva亞洲新力量組節目一的門票,所以又多看一場放映。(謝謝Arts Centre送出門票!十分感謝啊~)

    第十七屆亞洲新力量組入圍作品放映節目一:往那裡走
    16/03/2012 9:00pm @ agnes b cinema

    1. Bleach(南韓):因為上一場動畫組的映後談,所以遲了入場,只看到最後一兩分鐘。韓國電腦CG動畫,大概是工廠機械人尋找自由與自我的故事。灰白色調令動畫更為像真。看的太短,不多評論。

    2. The Serenity Prayer(日本):首先片名令我很疑惑,日文明明是《大錢包》(大きな財布),但英文片名卻是The Serenity Prayer。小演員演出出色,或者這就是外國的優勢:casting。(映後談中,導演也說這個小演員花了很多時間才cast回來。)小男孩拿著一個沒有錢的大錢包,在商店街想買東西回去給生病了的爸爸。誰知回去,爸爸不醒人事……而他倆,原來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,住左小貨van。故事明確,直指經濟問題,失業、流浪漢、貧困兒童,不要以為日本就沒有弱細社群。

    3. 所有的行流出來(新加坡):個人最不懂看這種藝術性強的作品,感覺像現代舞劇場穿插的多媒體片段。官方簡介:「透過一名神秘人被追殺的過程,去揭示橫跨新加坡的無數『引水道』如何構成星洲龐大的水路地圖。」主觀鏡穿梭各大水道,我便幻想自己是一條浮屍,由住宅區一直飄浮出大海。由平靜的水面,到大海的風高浪急,這樣沖出大海,屍骨無存。

    4. Broken Night(南韓):是次放映五個作品之中,最完整最具電影元素的一部。起承轉合,一中年大叔獨自駕車回家的路上,遇上一對男女「路霸」,假裝被車撞到而勒索金錢。大叔不忿地擲下錢包離去,愈想愈憤怒,決定回頭找碴。豈料弄假成真,大叔回頭只找到真的被撞到重傷的女子,嚇得三魂唔見七魄。而那個男的,也真的被一泥頭車撞到,奄奄一息。大叔目睹一切,一念天堂一念地獄,在恐懼、不安、內疚之中,決定把女的也撞死……剛巧前陣子社會熱烈討論中港自駕游,路霸、寧撞死莫撞傷這些港人恐懼,在這個南韓作品中一一呈現了。

    5. 6x8ft : her space(南韓):鏡頭漂亮、對白詩意,光影遊走,完全可以做C字頭或N字頭相機的宣傳短片。一個任職網上地圖設計師的年輕女子,決心要放下南韓的一切,環遊世界。她在家中6x8ft的牆上設計行程,辭工,放盤,為的,要自己沒有後路,一定要成行。可是最終她沒有出門……而且今次,是第二次失敗了。她的旅行,只能夠在工作,和家中那面牆上,幻想成行。導演拍得愈美,愈感到女主角的無奈。很諷刺啊。

    延伸:
    [ifva官網] 第十七屆亞洲新力量組入圍作品簡介
    [ifva官網] 第十七屆 ifva得獎名單
    [YouTube] The 17th ifva Awards - Asian New Force Category Finalist Trailer

April 2, 2012

  • ifva2012: 動畫組入圍作品

    因為先看過評審推薦放映,水準都ok,所以對今年的動畫組期望甚高。下面順圖序講講,純粹個人觀感,如果評論狠了點,希望導演不要介意。

    第十七屆動畫組入圍作品放映
    16/03/2012 7:30pm @ agnes b cinema

    1. 牠殺:人物線條簡約硬朗,像松本大洋(《惡童》)、歐陽應霽、楊學德漫畫的混合體;學生look有John Ho畫校園核突少年的味道;故事的靜謐灰暗,又有智海《默示錄》的影子。(我是本地獨立漫畫fans,當然很喜歡。)一開始的倒帶畫面為敘事線加了點曲折,我想,這裡是加了分的。看了多年ifva動畫,音效是許多導演處理不好的問題,往往音效的好壞,成了作品高下的關鍵。(例如今年看過的兩個評審推薦作品,音效都不好。)《牠殺》的獨白十分抽離,彷彿是俯瞰的角度回說事情發展。但正是這種格格不入,和故事的疏離主題十分配合。此外,今年大會以《牠殺》的截圖做宣傳品,讓我十分在意。

    2. Within Within:純手繪黑白作品。講回歸,講香港夾在中英之間,題材如此嚴肅沉重。但不是政論式的直來直往,而是個人風格和感情的放大。當中運用了許多象徵,但不難明白,或者因為我們都是當事人,見證著這一切的發展。

    3. Oh! Give Me Strength:輕鬆搞笑的泥膠Stop-motion,動作流暢,場景簡單而不簡陋。故事亦簡單直接,呼籲人們停止食用野生動物。作品內外(故事、人設、風格)都行搞笑路線,便輕鬆地帶出訊息,很統一。完成度之高,大可以直接用作環保團體的宣傳短片。

    4. 快閃島:也是講環境保護的動畫,主題是濫殺鯨魚。前半輕鬆處理,配合可愛畫風,完全沒問題;但後半故事急轉直下,壞人出場,捕殺鯨魚,是嚴肅的正面批評,就跟可愛畫風落差太大。情況就有點像中學生作文《一件傷心的事》,虛構家人死於非命,感情落不到肉那般。雖然如此,但電腦2D動畫一樣流暢。尤其是以「萬花筒」式畫面表達浪人和鯨魚的快樂時光,儘管看得出是向迪士尼動畫借鏡,但這部分的藝術表現確令人眼前一亮。

    5. MR.WORK 勞作室:這個作品出自Y.E.S.青年就業起點的工作坊,作品主旨是講述工作應有的態度。放映後座談會中,導演表示當中的人設、故事、劇本大鋼都由工作坊的學員設計,動畫方面則由導演全力負責。如果大家有留意Y.E.S.的地鐵或街頭廣告,就會見到當中的人物。(現時灣仔地鐵往稅務大樓的天橋上,就有他們的廣告。)從搞笑的單完小故事帶出主題,說故事的手法很紮實。畫風略嫌太平面,太像flash動畫,少少失色。不過,勾線、上色和大字聲效竟然有點港漫感,出於個人情意結,這個我十分喜歡。

    6. 思念的水:另一個全手繪作品,以木顏色創作。對於全手繪的創作,第一件事是十分欣喜,畢竟今時今日電腦能夠做的實在太多,導演堅決用手逐格逐格畫,這一項堅持足以鼓掌。溫情故事,講小水點離開媽媽闖世界,飽歷波折後回到媽媽懷抱之中。用木顏色很明智,作品就像一部會動的兒童繪本。

    7. sub-zero:奇怪角度及分鏡、七彩的顏色、強烈的音樂,像迷幻搖滾那樣令人目眩。作畫及動作處理十分成熟,主題抽象,大概是一趟尋找與認同自我的剖白。尾段,火車上兩個「我」對望,其中一個變成怪物,馬上就想到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。

    8. 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- 貓與魚腸:My Little Airport的歌,拼貼剪紙Stop-motion。導演在放映後座談中表示,刻意做一個跟歌詞內容沒什麼關係的MV,各說各故事或會更有趣。單看動畫,Stop-motion落足心機。最後以手繪表示前面的都是貓的夢境,texture的轉變是神來之筆。但要挑剔,主角貓太像Simon's Cat

    9. GALAMAN:作品由四個單元組成,動畫、故事,基礎完全沒問題,甚至OP、EN、音效各方面都十分完整,已經是放得上網的商業作品。(聽聞已經推出周邊產品。)我之前已在YouTube看過第一集,的確挺好笑:地道gag,核突搞笑主角,這種角色很得香港人歡心。今次參加ifva一連四集,看後面的新作,gag仍然好笑,而且有新角色加入,讓人很期待之後的發展。希望有一定集數後,會有打大佬的大場面。

    10. 讓我躺在藍天:也是2D電腦動畫,技術層面沒什麼批評,美術很好。故事講一個有翼卻飛不了的男孩,在父親的鼓勵下,努力試飛。但一直未能成功,更被同學排擠。導演說這個作品講「放下」,我接收到的,更多是「父子情」。 隨著父親愈來愈老,最能突顯他的默默支持。所以最後男孩獨個在海中暢泳,像飛行那樣,我一心以為是父子情,就覺得這個收結很奇怪了。

    總的而言,今年水平實在大大提升了。雖然上面許多都是學生的畢業功課,但往年的畢業作甚少有這個水準。見到水平提升,是十分欣喜的。不過,我認為這也為以後的參加者提高了入圍難度:美術當然有要求,更要完整地說故事,敘事方法最好有巧妙設計,連音效這些可以避重就輕的部分也不能馬虎。雖然水平提升,但就今年的入圍作來說,我認為它們是一同拉高了水平,其實大家的高度都差不多,沒有一部非常突出的作品,遠遠拋離對手。如果我是評審,選金獎,很難;特別表揚,可能會有好幾個。

    延伸:
    [ifva官網] 第十七屆動畫組入圍作品簡介
    [ifva官網] 第十七屆 ifva得獎名單
    [YouTube] The 17th ifva Awards - Animation Category Finalist Trailer

March 30, 2012

  • HKIFF2012: 去吧!獃子劇社

    首先要多謝電影節marketing!送出優先場戲票!十分感謝!

    今年十分誇張,第一個shortlist有22套戲!唯有狠心一剩10套。這套《去吧!獃子劇社》也是被之一,因為電影節marketing送出戲票,所以最終都有得睇了!(這套也很full呢!一心諗住咁full就算,無心插柳卻失而復得,電影也很好看,太好了。)

    《去吧!獃子劇社》
    12/03/2012 7:30pm @ agnes b cinema

    演員方面,只認識電影主角中村蒼,就是新版《花樣少男少女2011》的佐野泉(即原版的小栗旬)。《去吧!獃子劇社》的背景跟《花2011》有點像,都是高中男校,連那藍綠色的格仔校褲都有點像!不過中村今次的角色不如佐野泉那像內歛,反而更像《花2011》的中津,是個大白痴。

    電影行日系青春校園搞笑路線:中村蒼一心為識女仔(只係低層次的識,也不是溝喇~),而誤打誤撞加入了話劇社。但連他在內全團只得三人,如果一個月內話劇社人數不足五人便要解散。為了很白爛的理由(都說戲中的中村是個大白痴),中村對劇社的熱情大爆發,電影前半就是他們怎樣湊夠數。過程也挺好笑的。

    論笑點,電影前半都只是零散的gag,而後半他們參加校際話劇比賽,才是大爆笑/大爆發所在。首先,在這部分,第二男主池松壯亮有較多發揮,他和中村的友情多了描寫;其二,看著他們準備演出,寫劇本、操體能、做道具……漸漸堆出典型日式青春友情熱血(我個人很受這套的啦~)在依舊滿布笑點的過程中,愈來愈期待他們的正式演出。不負所望,那個「戲中劇」果真非常非常之精彩!笑聲和掌聲不絕,我又笑到喊!如何好笑我不劇透了,知道了就不精彩喇!唯一可以講的,如果喜歡石橋義正的《新富康家族》,一定會笑得更瘋!

    豆瓣那邊有網友認為故事單簿,我不否認,是簡單了點。不過,我認為無傷大雅。畢竟那個年紀的男生,做很多事都是沒什麼因由的。一如《那些年》中柯騰搞搏擊大賽,純粹覺得酷呀,好玩呀;中村可以很單純地為了女神而參加校際話劇比賽,其他人很單純的「喜歡演戲」也非不可,而且也符合角色設定,除了第二男主池松,他們都是一群頭腦簡單,四肢發達的小鬼而已。

    我就是喜歡他們的單純簡單。這種日式青春搞笑勵志,常見、但萬試萬靈,日本人最拿手。放輕點看,這是不錯的笑片。

    延伸:
    [豆瓣] 《去吧!男子高校演劇部》(內地譯名)
    [電影節官網] 《去吧!獃子劇社》簡介
    [YouTube] 《去吧!獃子劇社》 Trailer

  • 每日一歌#18 26/3~30/3: 每日一歌Countdown

    終於來到最後一個星期的「每日一歌」了。325過後,有許多朋友十分失落、難過(包括我在內),所以3月26日特別揀了LMF的〈揸緊中指〉勉勵大家。然後剩下四天,「每日一歌」倒數,選了經典的Beatles和Queen,還有周國賢和Nirvana。因為沒有周國賢和Nirvana,就沒有這個「每日一歌」。

    26/03/2012 MON
    LMF - 揸緊中指(粗口版)

    好吧,灰心過後,今日醒來,收拾心情,繼續上路:記住我們想過的是怎樣的生活,我們爭取的是什麼,我們捍衛到底的是什麼。不要因為前路險阻而害怕,不要因為看不到將來而放棄原則。不要氣餒。今日聽LMF的《揸緊中指》,我寫這段時,聽到這幾句歌詞也忍不住流了幾行眼淚:「奸商加狗官最叻係玩拑制,事實擺在眼前就冇L**玩抹黑矇閉,強勢未倒下,頭顱未被斬下,有法治一日我地依然不怕」「我知道世事無絕對既對與錯,但係我D**你亦無需要對號入座,我憤怒你無需要大驚小怪,亂9咁報導唔可以當做表態!」香港人,請留意歌詞,特別是傳媒行家朋友,共勉之。
    歌詞(粗口版):http://www.lalulalu.com/thread-1161892-1-1.html

    27/03/2012 TUE
    周國賢 - 物極必反

    我承認,我現在已經沒有聽周國賢了。但今日一定要選一首周國賢,以示謝意/敬意。如果不是周國賢,我不會無啦啦走去聽Nirvana(Nirvana是周生的偶像);亦因Nirvana,我才會一發不可收拾地往回追聽以前的band sound。Nirvana於我,點醒我要追源,從前的人寫過什麼歌,世世代代地影響人。揀一首周生既歌,不是〈目黑〉、不是〈有時〉、不是〈陽光燦爛的日子〉,我揀了一首滄海遺珠:〈物極必反〉。出自周國賢第一隻同名大碟,也是我一向喜歡的風格,沉溺苦澀。

    28/03/2012 WED
    Beatles - Hey Jude

    倒數時刻,要聽殿堂級經典。Hey Jude, don't make it bad,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。許多人都識唱。雖然Paul McCartney沒有正面承認,但普遍認定,這首歌是Paul McCartney寫給John Lennon的兒子Julian。當時John Lennon與前妻離婚不久,Paul McCartney前去探望Julian,見他鬱鬱不歡,心裡便萌起這首Hey Jude,希望能用音樂,讓Julian放下憂傷。我好喜歡最後的大合唱,好像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第三次衝擊後,放下所有難過,大伙兒聚在一起分享悲傷歡樂那般。音樂就有這種集合人群的力量。
    中英歌詞對照:http://www3u.homeip.net/lyrics/show.php?fname=h27

    29/03/2012 THU
    Queen - We Will Rock You / We Are The Champions

    We Will Rock You同We Are The Champions,本來,呢兩首歌就係要連住聽。Freddie Mercury同Brian May一開始就諗住要寫一首stadium rock,live時全部人一齊拍手大合唱,於是就有了「咚咚啪,咚咚啪」呢個又簡單又易記又易加入的beat。除左一齊拍一齊唱,仲可以玩人浪,於是又有了We are the Champions。呢兩首咁熱血的rock anthems,不論係運動上定係音樂上,非常之激動人心。所以我才說:聽歌其實唔係風花雪月的事,至少我相信,音樂不只如此。
    貼多個Queen + Paul Rodgers & Foo Fighters的版本:http://youtu.be/x8oHdKKQ6wU
    三套鼓,Roger Taylor(Queen) & Taylor Hawkins(Foo Fighters) & Dave(Nirvana),鼓聲齊發,好很勁!

    30/03/2012 FRI
    Nirvana - Smell Like Teens Spirit

    我諗有睇開「每日一歌」的朋友都會估到,最後一日我一定係Nirvana。那今天不長氣了,大家聽歌吧: Smell Like Teens Spirit--這便是我的搖滾,恍若青春的氣息。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基於電影節來臨,接下來要抽時間寫電影節筆記,所以「每日一歌」要休息一下了。稍後我會整一個YouTube Playlist,有興趣的可以一氣重溫,也會寫寫小總結:)。這18個星期,18篇「每日一歌」周記,多謝大家一直的支持!想重溫過往的「每日一歌」文章?按這個「1song1day」tag便OK了~謝謝大家!!

March 23, 2012

  • 每日一歌#17 19/3~23/3: Boy Band進化論

    Boy Band係90年代尾,係英美流行的一大體系。經歷了高峰與回落,宜家回望呢一段時間的音樂,我用四個關鍵詞形容Boy Band特色:合音、跳舞、單飛、重組。另外會特別講Justin Timberlake,點解?睇落去就知。

    19/03/2012 MON
    Westlife - My Love

    合音--今時今日聽Boy Band,感覺就如找回懵懂的青春,每首歌都是那麼熟識。舊年Westlife宣布解散,last tour都有黎香港。聽返佢地的Greatest Hits,我明明不曾買過他們的碟,不曾煲過他們一首歌,竟然在我這個三十將至的年紀,可以跟著音樂哼唱起來。很神奇吧。這種陌生而親切的老朋友感覺,真令人感動。Boy Band最好聽係多部和音同合唱,四五把靚聲夾出層次,例如My Love係懸崖邊最後一段,層層和音鋪出的感動位,再加上MV中好有氣勢的背景,呢種編曲同設計,classic。

    20/03/2012 TUE
    Backstreet Boys - Everybody (Backstreet's Back)

    跳舞--BSB,全球銷量最高的Boy band,點可以少左佢地。雖然BSB前已經有流行男子團體的存在,但係90年代尾個5年,成為一股潮流兼站在那個潮流的尖端,帶起埋之後一大堆boy band,非BSB莫屬。講返Boy band特點,除左尋日講既合音,跳舞都係一個好重要元素(宜家日韓男子組合將呢個特色發揚光大)。BSB有唔少跳舞快歌,揀Everybody,係因為呢個MV最後大合跳時(4:19),傻仔Brian甩左beat,呆左坐係度起唔切身!哈哈哈!睇返官方channel,個MV edit過,cut左Brian起唔切身個段……所以搵左個舊版,質素比較差。
    自問Boy band黎講,真係最熟BSB。對佢地,我係有點私心的。畢竟今日我都仲會追佢地新碟黎聽。

    21/03/2012 WED
    Ronan Keating -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

    單飛--90年代尾Boy Band紅極一時,可惜花無百日紅,二千年打後,各團人氣都大不如前。加上團員年齡漸長,好難再sell乖乖仔形象;當佢地有寫歌能力時,又會想自己控制音樂方向,好多時就會同公司、經理人唔岩;亦無可否認,當時的Boy band,都幾係得合音同跳舞兩度板斧。所以,其中唔少人都會嘗試單飛(不論係自己定公司意願)。例如Boyzone的Ronan Keating,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係佢單飛後第一plug,因為電影《摘星奇緣 Notting Hill》,我諗呢首歌分分鐘紅過晒Boyzone既任何一首singles。

    22/03/2012 THU
    Take That - Kidz

    重組--爆紅、單飛、解散……90年代尾好多流行團體都係咁。休息幾年,就開始Re-U,BSB係,Boyzone係,仲有今日既Take That。有d團體重組只係出一隻歌,一次性咁開下Live;有d就真係放下當年爆紅的包袱,重新出發。宜家個個變晒中佬,仲點sell青春鄰家男孩?通常都會轉歌路轉形象。真心欣賞Take That2010年大碟Progress,玩電子!電子得黎仲有幾分似Coldplay,好Rock!(所以今日首Kidz同前幾日完全唔同風格。)其實有歷練的沉澱,玩咩style都好,已經夠好聽。
    --Take That確係比BSB果一輩老,佢地一出黎係90年代頭,90年代中Britpop稱霸,90年代尾先係BSB呢類流行團體(英國黎講,梗係Spice Girls啦)。

    23/03/2012 FRI
    Justin Timberlake - What Goes Around... Comes Around

    Boy Band之中我要點Justin Timberlake出黎一講,因為佢單飛不特止,仲要轉型同轉field,紅過組合時期兼令人眼前一亮。'N Sync出黎的JT,'N Sync之前係Disney Channel童星,離開'N Sync之後轉成熟路線,FutureSex/LoveSound果隻碟直情係性感型男,唔係著得少就性感個隻!雖然係流行電子hip-hop,但十分精緻,表現係每首歌都塑造出佢既性感形象上。捨06年紅到爆既SexyBack,而取What Goes Around... Comes Around,因為個MV有我女神Scarlett Johansson,仲要係我好鍾意的MV導演Samuel Bayer。近呢幾年,JT再轉型,放低晒如日中天的音樂事業,勇闖荷里活呢個龍潭虎穴,密集地拍過Social Network、Bad Teacher、Friends with Benefits同In Time;唱而優則演而失敗的例子太多,JT好勇。佢宜家先31歲,仲有大把時間浸。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預告:下星期會係「每日一歌」最後一星期了。想重溫過往的「每日一歌」?按這個「1song1day」tag便OK了~請多多支持啊!

March 17, 2012

  • 每日一歌#16 12/3~16/3: 搖滾詩人

    這星期我會談幾位搖滾詩人,Bob Dylan、Paul Simon、John Frusciante,看看搖滾詩人有沒有什麼共通點。之後借兩首歌講一點點1960s時尚界的事情:由小草莓The Cranberries帶去法國電影新浪潮,再由The Velvet Underground & Nico講Andy Warhol。

    12/03/2012 MON
    Bob Dylan - Blowin' in the Wind

    第一位是Bob Dylan。應該有不少人從《阿甘正傳》認識Blowin' in the Wind,除此之外,伊坂幸太郎的小說《番鴨.土鴨.神明儲物櫃》把Bob Dylan的歌聲喻為神明,我認為是更妙絕的演繹:故事最後,主角把播著Blowin' in the Wind的卡式機鎖在火車站的儲物櫃裡,實在是太有詩意。另一方面,Bob Dylan早期的民權形象深入民心,Blowin' in the Wind是反戰國歌,那種被推崇的高度,彷如神一樣。
    《番鴨.土鴨.神明儲物櫃》,一個表面無厘頭卻是悲傷到底的故事,trailer:http://youtu.be/gSamHPq7Pe0
    又,我個人認為,《天與地》Dr. Dylan的角色,正是向Bob Dylan致敬。

    13/03/03/2012 TUE
    Simon and Garfunkel - Scarborough Fair/Canticle

    第二位講的係搖滾詩人係Paul Simon,揀左Simon and Garfunkel時期的Scarborough Fair/Canticle。Paul Simon讀Eng Lit出身,填詞有一手不在話下,佢地最出名的Sound of Silence,不就是道家的「大音希聲」嗎?而今日的Scarborough Fair/Canticle,係民謠Scarborough Fair上,寫多一部Canticle成為二重奏,音樂上的二重,本身已經無可挑剔,樂器人聲極之優美動人;歌詞方面,前者描述著美麗的姑娘,後者訴說著戰場上的悽冷,兩者交織不但突出反諷效果,更形成一種對照和疏離感,愈疏離,愈悲涼,愈悲涼,愈淒美。
    Scarborough Fair/Canticle歌詞:http://mojim.com/twy100556x8x15.htm
    Sound of Silence歌詞:http://mojim.com/twy100556x8x21.htm

    14/03/2012 WED
    John Frusciante - The Past Recedes

    第三位搖滾詩人係John Frusciante。再講John,完全係出於個人對Red Hot Chili Peppers的鍾愛。呢首The Past Recedes係John極多產的Solo之中,最用力打入主流的一首。傳統結他加風琴,清新曲風,也有民謠味道。係唔係搖滾詩人就一定要民謠風呢?我覺得不一定,反而是一種氣質,才華洋溢,自傲但內歛深沉;搖滾詩人是藝術家而不是明星。很慶幸John能浪子回頭,沒有像許多許多天才那樣,在毒品中失去生命。現在,還能把重新振作的那份赤子之心放進他的音樂裡。
    推介多一首比喜歡RHCP和John的朋友:John Frusciante - Ascension
    有點像Californication+Scar Tissue+Venice Queen的混合版,旋律好聽唔駛多講,最動人係結他加和聲的層次,還有John的假音!

    15/03/2012 THU
    The Cranberries - Linger

    來個小清新。Linger係Cranberries第一首major hit,首歌好多人都識,我唔講音樂了,反而不是很多人知道,這支MV有許多地方向法國新浪潮大導尚盧高達的黑白電影Alphaville致敬:眼睛大特寫、人物造型,還有黑暗中明明暗暗的spot light,而Dolores在房間裡走動,外面的大燈射進來,映照著漂亮的輪廓和身影,這MV把黑白電影的美都濃縮出來了。呀,喜愛小紅莓的朋友有福了,他們四月來香港開LIVE啊!
    電影Alphaville片段:http://youtu.be/SHikpdf8ktM

    16/03/2012 FRI
  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& Nico - Femme Fatale

    這條大蕉,今時今日幾乎變成一個沒有內涵的icon。即使知道Andy Warhol,還有人認識The Velvet Underground & Nico嗎?The Velvet Underground是六七十年代的前衛樂隊;Nico是德國藉model,Andy Warhol一手捧上天的Warhol Superstar。這張香蕉唱片,produced by Andy warhol;這首Femme Fatale,Warhol指明要他們為另一個Warhol Superstar: Edie Sedgwick創作。而Edie,卻愛上Bob Dylan而和Warhol關係決裂。兜兜轉轉,今個星期「每日一歌」首尾呼應呀。
    NicoEdie,兩個都是大美人,兩個的死都和濫藥有關,兩個都在Andy Warhol手上紅了15分鐘:In the future, everyone will be world-famous for 15 minutes. (Andy Warhol, 1968)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想重溫過往的「每日一歌」?按這個「1song1day」tag便OK了~請多多支持啊!

March 15, 2012

  • ifva2012: 評審推薦節目二

    今年ifva有3場評審推薦節目,3場都有動畫作品。可惜公私事都忙,只選看了有兩段動畫的節目二。5條短片來自3個組別:亞洲新力量組、公開組、動畫組。

    評審推薦節目二
    10/03/2012 5:00pm @ 太空館

    亞洲新力量組
    Insignificant Details of the Accidental Episode
    :動畫作品固然必講,這套來自俄羅斯的短片也很精彩!(下文有劇透)偏遠的海岸線上,鐵路維修的原故,對頭的兩列火車停在原地。男主角的車卡對面,是一個年輕少女,和她的爸媽。男對女的很好奇,卻一直沒有和她交談。時間漸漸過去,一日、兩日……一個月……十年八載,兩邊的乘客竟也落地生根,在火車上住了下來,女的爸媽先後離世;男的也成家立室,和火車的女侍應生了一大堆子女,然後一場吵鬧女侍應帶著所有子女離開。這時,男的終於鼓起勇氣和對面的她交談,並要去她的車卡。就在男的走在通道上時,這不知停駛了幾多年的火車,終於再起動了……當然,男女主角連對方的名字是什麼都未知,火車就開走了。(劇透完)

    這樣的情節看似浪漫,然而這短片取的卻是黑色幽默和戲謔氣氛,笑聲始起彼落,但都是無奈的笑。我想找Trailer分享,網絡上竟然沒有丁點資源,唯有很dry地看我的簡述了。

    動畫組
    Connection:人物場景Stop-motion,角色表情後期2D,很聰明的做法。兩個角色的模型做得不錯,「木獨獨」的土人風較有特色,圍巾、皇冠都很細緻;「石先生」則較普通,像吸血殭屍。鏡頭的聚焦和失焦很能突出stop-motion模型的趣味,人物動作都流暢。配音和聲效是比較差的環節,但以一人之力做出這個程度的Stop-motion,算很厲害了。

    本壘:一個男孩阻止死神帶走母親的故事。次線是棒球,加上人設完全是日本風,所以很有日式熱血味道。有些地方要挑剔:人設比較簡單,場景單簿得有如一片色塊,缺乏層次,令作品看來像flash。另外也是配音問題,童年的男主角找年輕女聲「扮細路聲」,或許是業餘關係,實在不像。我想找未變聲的男孩聲演效果會好很多,說服力也大增。不過,2D而言,人物動作有這個流暢度,尤其是男主角的「戰鬥」場面,一定花了很多功夫。這方面是值得表揚的。

    總的而言,今年的評審推薦都有這個水平,那很令人期望入圍作品有多精彩。

    延伸:
    [ifva官網]評審推薦節目二簡介

March 8, 2012

  • 每日一歌#15 5/3~9/3: Outer Space and Sci-Fi / Grunge except Nirvana

    上星期寫Britpop時,已經好想講Muse,不過從音樂類型黎講,Muse唔算Britpop,唯有忍一忍手,遲一個星期先講喇!Muse最大特色,梗係Space Rock啦!好啦,咁今個星期就由幾首同太空有關既歌開始!有Muse、有Linkin Park、有The Smashing Pumpkins,然後轉入講Grunge,除左Nirvana之外,Grunge band唔可以唔識Soundgarden同Pearl Jam。

    05/03/2012 MON
    Muse - Starlight

    講Muse,心大心細,究竟好唔好又黎Supermassive Blackhole?結果揀左來自同一隻大碟既Starlight!歌詞第一句就「Far away, This ship is taking me far away」,加上Muse一向的太空感(Space Rock),Starlight有啟航上太空的感覺。台灣的樂評人Pulp講過,Matthew好清楚自己把聲,所以寫比自己唱既歌往往都能突顯佢個種陰柔而充滿爆發力的特質。個人好喜歡Starlight最後,Matthew輕輕擅動的嗓音:「I just wanted to hold~」那個「hold」。
    歌詞:http://www.azlyrics.com/lyrics/muse/starlight.html

    06/03/2012 TUE
    Linkin Park - Leave Out All The Rest

    LP最近兩隻大碟,都有玩太空元素。而Leave Out All The Rest的MV更係inspired by科幻電影《太陽倒數》。MV講既正係電影劇情,LP一行人上到太空,直向太陽飛去,擁抱毀滅。呢首歌彷彿是離開世界前最後的一段說話,歌詞簡直是唱進了我心裡頭:「When my time comes, Forget the wrong that I've done/當的我大限來到,請原諒我曾做過的錯事……」聽慣Chester的呼叫和吶喊,所以每當他溫柔地低吟,總覺得寧舍感動。
    歌詞:http://www.azlyrics.com/lyrics/linkinpark/leaveoutalltherest.html

    07/03/2012 WED
    The Smashing Pumpkins - Tonight, tonight

    總覺得The Smashing Pumpkins難以歸類。有點前衛、有點Grunge、有點工業金屬,或者簡單一句:就是Alternative。以流行角度聽Billy Corgan把聲,好難想像佢點解會做到主音,呢樣野令佢地顯得更Alternative。今日首Tonight, tonight,個人覺得算易聽。Tonight, tonight出自佢地一隻份量極重的概念大碟,作為開場歌,一開始的交響樂拉開了首歌的氣勢,補足了Billy Corgan把聲的單薄(雖然我話佢把聲單薄,但身為樂隊靈魂人物,唔駛講都知係堅野);那種「巨製」感亦突出返首歌的優美的旋律。MV inspired by我之前講過的經典默片《月球之旅》,係1996年的MTV Awards掃左6個獎!仲係1997Grammy既Best Short Form Music Video!
    關於默片《月球之旅》,我之前寫過review:http://kimkim-or.xanga.com/757038877/

    08/03/2012 THU
    Soundgarden - Black Hole Sun

    第一次睇Black Hole Sun的MV,心裡馬上跟Nirvana的Heart-shaped Box比較。同是Grunge、同樣慢版、同是原野廠景,類似的感情,如果說Heart-shaped Box是個人的絕望,Black Hole Sun應該是對世界的離棄。Nirvana的名聲也許太大,把其他Grunge band蓋過了。Soundgarden比Nirvana更早出道,Nevermind的巨大成功前,Soundgarden已經有Grammy提名。1994年Kurt Cobain自殺,差不多同樣時間,Soundgarden推出了Black Hole Sun,收錄在他們最為成功的一張大碟Superunknown內。有網友評論說,Superunknown是Grunge的巔峰,Black Hole Sun是Grunge的示範曲。

    09/03/2012 FRI
    Pearl Jam - Alive

    每次聽Pearl Jam的Alive,我就覺得自己死了。外國的惡搞樂評說,主音Eddie Vedder只會Hoooo whoaaaaoooo hhhyeah uhhh huh...的確,chorus那句「Oh I, oh, I'm still alive...」,像極了堅持自己未死的死拖活拉。Kurt Cobain的死與Eddie的生彷似一個照面,前者成了英雄,後者看著Grunge的衰落,Eddie跟Pearl Jam很不濟嗎?絕不,就是活著才能證實世間一切雖生猶死,或是雖死猶生。所以那句chorus才會像死人的呻吟。
    歌詞:http://www.azlyrics.com/lyrics/pearljam/alive.html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今次講Nirvana以外的Grunge,雖然難以避免地用Nirvana比較,但反而帶出Soundgarden同Pearl Jam係Grunge之中的位置。(呢樣正係我上星期Britpop week想寫又寫唔到的角度。)

    想重溫過往的「每日一歌」?按這個「1song1day」tag便OK了~請多多支持啊!

March 3, 2012

  • 每日一歌#14 27/2~2/3: Britpop Week

    講Britpop,又點只得五隊band咁少?揀Suede、Oasis、Blur應該無乜人有異議,但揀Coldplay、Travis而唔揀Pulp、Elastica,係因為想由Post-Britpop帶出英倫搖滾的演化。

    27/02/2012 MON
    Suede - Everything will Flow

    我諗,講Britpop,由Suede開始,係唔係要揀佢地早期的歌,就返係Britpop火紅年代的作品,例如Animal NitrateWe Are the Pigs都係心水。但最後都係揀Everything will Flow,因為太喜歡呢一首了。一切終將流逝,你我皆為塵土。Suede佢地講過,唔鐘意個MV,覺得太似廣告,我都同意。Everything will Flow係一首詩,聽的時候,不要看MV,只要看著歌詞,聽著Brett Anderson獨特的嗓音,好容易進入個種無奈之中。
    歌詞:http://www.azlyrics.com/lyrics/suede/everythingwillflow.html
    Everything will Flow,關於呢首歌,我想講的還有很多,有時間再寫。

    28/02/2012 TUE
    Oasis - Little by Little

    Oasis既Don't Look Back In Anger固然有代表性,但再聽Little by Little,發現Noel的唱腔不同了。Noel係Don't Look Back In Anger用既,同Liam的慘綠少年腔好似,初頭我仲以為係Liam唱;但Little by Little之中,Noel撇開了清澀,十分滄桑。我主觀覺得,Noel係霸道的,當年佢先堅持要自己唱Don't Look Back In Anger呢隻Superhit;而Liam又係硬頸,整定兩兄弟夾唔到落去,可惜。

    29/02/2012 WED
    Blur - Tender

    當年Oasis的Roll With It同Blur的Country House同日發行,正面硬撼,媒體大寫特寫,形容為「Britpop大戰」。當下係Blur勝出,不過之後累計就Oasis贏返。Oasis確係比較流行易聽,賣碟多d都正常;而Blur則顯得更風格化,作為Birtpop主將,佢地早期的音樂表現著「帶領潮流的新聲音」的姿態。不過今日揀既係佢地後期的Tender,來自大碟13。呢個時間的Blur變得內歛穩重,Tender係一首好溫暖既民謠。

    01/03/2012 THU
    Coldplay - Every Teardorp is a Waterfall

    自Britpop係二千年衰落,Coldplay可以話係延續Britpop精神繼續玩落去,而商業上最成功的樂隊。不過,佢地對上一張album,尤其是主打Violet Hill,有點點美式的硬度;但最新大碟Mylo Xyloto,再次回到英倫本色,主打Every Teardorp is a Waterfall,開揚而colourful。這也反映Coldplay愈來愈大器,同當初Parachutes那種昏暗的浪漫情愫大大不同。另外,今次MV係近期少有的令人眼前一亮,Stop-motion加塗鴉,我覺得佢地好應該攞Best Cinematography!

    02/03/2012 FRI
    Travis - Closer

    所謂的英倫風,不多不少總有著向內、優雅,或是前衛的取態。 除左Clodplay,Post-Britpop黎講點少得Travis。Travis上一張大碟The Boy with No Name最能表現呢種靜態的優雅。其主打Closer,柔和曲風,主音Fran Healy的假音,溫柔得好像午後的陽光,擁有溫暖人的穿透力。MV有Ben Stiller客串,小小笑點讓人感覺更窩心。後Britpop之中我很推崇Travis,特別係The Boy with No Name呢張Album,雖然唔係自己最鍾意個類,但不能否認,Travis的風格、聲音都係極為獨特,小小電子、清新、抒情,最好聽。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今個星期寫Britpop,問心覺得寫得麻麻,寫唔到每隊band係Britpop裡的位置同角色。Suede、Oasis、Blur呢三隊一力推出Britpop潮流既樂隊,最終揀既都唔係佢地係Britpop 1st wave期間(1992-1997)的作品,確係失策。仲要Oasis、Blur、Coldplay,都係寫佢地自己的進化同演變。或者完左「每日一歌」,有時間再深入寫寫Britpop這個topic吧!

    想重溫過往的「每日一歌」?按這個「1song1day」tag便OK了~請多多支持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