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5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16 Years of ifva Animation Programme 2 / Surviving Life

    好了!2011年電影節筆記最後一篇!!

    ifva動畫作品十六年精選 節目二:「感動」16 Years of ifva Animation Programme 2
    3/4/2011 12:30am @ agnes b cinema
    點解會睇呢場,主要係想睇返好多已成名的本地漫畫/動畫家的當年作品。計有小克、伍尚豪、John Ho、Stella So,另外仲有一條《鰂公.緩步.狂想0700-0730》,當年參賽已經睇過,但真係太勁,一直想睇多次,今年終於有機會。感想不太多,略略一講。

    小克的(#01):1996年的作品,佢96年poly畢業,成15年前!亦都同佢宜家最廣為人識的「聾貓」風格好唔同,係比較科幻、黑暗的作品。(個種黑暗有少少似以前的智海。)

    Stella的《好鬼棧》:Stella一炮成名作,對比起佢其他作品,當然有幼嫩之處(主要係講故事手法上),但動畫設計係最令人討喜的。善用九宮格出神入化的地步,係佢之後的作品已經唔多見了。(我記得,Stella講過,話要跳出呢個框框,唔可以限死自己,希望佢既創作不斷進步~!)

    黃卓軒的《鰂公.緩步.狂想0700-0730》:一張畫紙,畫畫擦擦畫畫,擦到張紙爛完再補再畫再爛再補再畫,畫足一年去記錄30分鐘的事,Stop-motion黎講香港地一個人做到咁既效果,非常之厲害!所以先咁想再睇一次!我又好記得,當年Screening之後Q&A,黃卓軒話自己係讀建築的,呢幾年我心中都有個疑問,唔知佢宜家有無做animation呢?(之後睇過佢另一作品《北角身光之雜錦回憶》。)定係做返本行?(純八掛。)

    放映作品清單:ifva動畫作品十六年精選 節目二:「感動」

    * * *

    《夢中見》Surviving Life 3/4/2011 3:00pm @ 大會堂
    今年真係睇左好多「真人動畫化」作品,呢套又係。電影的主題係「夢」,今次中文譯名比原名中point,英文原名反而係成件事的謎底。

    先講拍攝技巧,除左大頭同近鏡,大部分人物動作、移動、場景、物件都係以拼貼手法處理。簡單而言,所有人物、物件就好似一張張相咁,放係背景相上面,再逐格拍攝的Stop-motion。呢種手法形成許多不合比例、不合透視的效果,同時更能表現夢中的超現實畫面。我初時想以「合理畫面」同「不合理畫面」去辨別主角在現實還是在夢中,好快,我發現是徒勞的,因為大部分時間都係「不合理」的!這亦令電影看起來處處充滿象徵意義和趣味。

    不過,更大的吸引力係故事--呢個係一個解謎故事。(含劇透~)平凡的男主角不斷夢見一紅衣女子,在夢中,他追求這紅衣女子,和她結婚……他擺脫不了這夢,甚至想繼續夢境,於是向心理醫生求救。男主角就和心理醫生,一步一步解開這夢的謎底。謎底當然不在這裡說,只能說,挺悲傷的。

    男主角透過解夢重新面對自己的潛意識和童年陰影,印證了弗洛依德的解夢說。喜歡這主題自然覺得電影頭頭是道。弗洛依德在《夢的解析》這樣說過:

    「每個夢都顯示一種心理結構,充滿了意義,並且與清醒狀態時精神活動的特定部位有所聯繫。然後,我將盡力闡明夢所隱藏的奇異與曖昧,並由此推斷這些衝突或吻合的精神力量,正是形成我們的夢的原因。」

    我是那種昨晚夢見什麼人什麼事也記得一清二楚的人,這電影再一次提醒我,我每晚夢見的,那個才是「自己」。

    [YouTube] Surviving Life (Theory and Practice) Trailer
    延伸閱讀:[簡] 夢的解析線上閱讀

April 3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Kooky / Milocrorze - A Love Story

    《小熊曲奇大冒險》Kooky 2/4/2011 2:45pm @ The Grand Cinema
    有點像Toy Story2的故事,但《小熊曲奇大冒險》的亮點絕不一樣--是捷克動畫最拿手的布偶和電影的主題。

    先講動畫。入場前一直以為是Stop-motion,一開場就知唔係,d公仔的動作太流暢了!果然!係提線布偶!Stop-motion應該好少,更多是live action。呢方面對我黎講,相對地係無咁吸引(純粹個人喜好)。不過,客觀地說,布偶動作做得好出色,例如凌空打斛斗、扭乾自己等等,更出色係有少部分情節係布偶和動物的對手戲,連動物都夾到咁match,呢點確係好好睇。另外,因為大部分鏡頭都係小布偶的線點,佢地既遠景會好蒙,加上唔少手提鏡,我又睇到嘔。(出場之後我真嘔!)

    (以下含劇透。)故事大設定好似Toy Story2,玩具熊曲奇比媽媽掉左,佢要搵路返屋企。但發展出黎係森林的權力鬥爭,結局又隱含生命交替的深意。片中小主角同玩具熊曲奇,流浪漢伯伯同森林守護神Captain Goddamn,各搵左同一個演員配音,到結局小主角將玩具熊曲奇交比快死的流浪漢伯伯,伯伯死後,曲奇再一次返到去森林,同Captain Goddamn守護森林的和平,這樣的處理有驚喜之餘更令人動容。導演編劇不是安排曲奇順利返到屋企就算,而係要佢再次返去森林,當中Captain Goddamn同曲奇的情誼固然感動我,其次係小主人同小玩具各自的成長,生命的輪迴,仲有帶出果份正義在心中的淡淡溫暖,叫人覺得呢套動畫有深度得多。呢一點同迪士尼的熱鬧式合家歡好唔同。

    《小熊曲奇大冒險》(內地譯名《玩具熊回家路》)豆瓣簡介
    [YouTube] Kooky - English ver. Trailer
    [facebook] Kooky movie(facebook上有更多production still)

    * * *

    《愛瘋三次元》Milocrorze - A Love Story 2/4/2011 9:50pm @ 文化中心
    山田孝之!鍾意山田孝之去到一個地步,只要見到佢滿面鬍鬚、頭髮勁長癡立立、成個「麻原彰晃」咁係大銀幕出現就會心底尖叫!大愛懶達達造型的山田孝之!靚仔小生唔岩你啦~快點變成大叔吧!!(發癲完~)

    入正題,其實呢套都幾係十足期望,一來山田孝之,二來導演係石橋義正!即係《新富康家庭》的導演!睇過《新富康家庭》,就知道導演的瘋狂風格,看這類電影,千萬不要用正常頭腦思考,好好享受豐富的畫面、激昂的配樂、精心設計的笑點和惡搞吧~

    含劇透講講:3段各不相關的故事,山田孝之一人分飾三角。

    1)小男孩愛上女神,前半完全是童話式的,後半三十年後,小男孩長大(山田孝之)再遇女神,氣氛同前半好唔同,多少少寫實。完場Q&A有人問點解女神三十年來無老過,其實最後一幕女神閂門時係睇得出老左。之前加晒柔鏡,係男孩的主觀鏡先顯得女神無老。所以導演叫提問者再睇多次套戲,回得係串,但串得應份。

    2)愛情教授的愛情急救電話,專教宅男如何突破愛情樽頸。山田孝之飾演的教授造型已經夠誇張,仲要勁惡、勁浮誇地同2條女係咁跳住舞出場,這部分笑位特多,夠瘋狂~賣飛佛。

    3)浪人尋找被擄愛人的故事。這部分相對較長,結構也複雜些,穿越時空。山田孝之遇上真命天女,先展開一番落力追求,追到之後愛人又被人擄走。二人相識於現代,尋找的過程漸漸轉去古代,導演用左一個橫向的長鏡頭去表現時空的轉變,交代浪人幾年間的經歷,做法聰明又好睇。第二個精彩位係浪人大戰妓院流氓,都係一個橫向的長鏡頭,但加入大量slow-motion,動作設計也不遜色,敵方人馬不斷湧上,一浪接一浪,要計算得很準先做到一take過。

    雖說三段故事各不相干,但主題共通,就是對愛情的追求。其實都做得好白,無論用咩方式,係咩時空,人都係一樣會追求、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。所以導演話,呢套電影係「一個5D的愛情故事」,一語中的,講晒。


    *套戲太新了!搵唔到Trailer!大家睇住劇照先吧~~~左:獨眼浪人,右上:愛上女神的男孩長大成人後完全無變過,山田孝之一做呢類自閉仔角色又變返當年的電車男;右下:勁wild的愛情信箱教授,大家睇下佢個肥肚腩!!唔好以為著到全白就見唔到~~

April 1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Bunraku

    《復仇三chok俠》Bunraku 31/3/2011 9:30pm @ 朗豪坊UA

    美漫、牛仔、日本武士、animation、惡搞、動作、暴力、B片格局、cult、熱血、男人既浪漫……將我最鍾意既野集合於一身,點可能唔好睇?美術一流,賞心悅目,開場的剪影動畫,間場的美漫,仲有模擬Stop-motion模型的粗線條場景,係「動畫化」呢個美術層面做得好靚。(又係我好想講果個「真人電影動畫化」既topic!!)

    反差既設定又係好有趣。08年三池崇史的《日式牛仔一品鍋》玩既,係將日本文化放係西部環境,一班日本演員扮牛仔、講英文,仲有昆頓塔倫天奴客串,真係由頭笑到落尾。今次導演佳摩殊玩既都有d似,成班西人,大佬住既城堡成座大阪城咁;加上第二男主角Gackt的插入,係西部場景放左個突兀既日本人,出黎既反差無論係故事上定美術上,都有好大火花。呢方面我好同意電影節官方簡介咁講,「導演佳摩殊踏出昆頓塔倫天奴的步法」,一脈相承。不過,昆頓塔倫天奴當然更勝一籌,就是同三池崇史的《日式牛仔一品鍋》比較,我都覺得《日式牛仔一品鍋》稍稍精彩一點。《日式牛仔一品鍋》係故事上的轉折較複雜,擺出結局的時候真心動容;而《復仇三chok俠》就較俗套。俗套唔係唔好,呢類片千萬一定要俗套,咁先似B片格局同惡搞到盡。不過,如果能跳出俗套的框框,就會好有驚喜。

    另外要特別講講,套戲係唔少地方惡搞spider-man,劇情方面就唔透露了,但至少都要講,片末出credit,首BGM係spider-man theme song!!唔知同場有幾多人留意到?


    *左:Josh Hartnett,即係當年《珍珠港》除左Ben Affleck,另外果個男主角呀!當年明明係個死靚仔,而家成個man晒!(噢,賣飛佛~)右:Gackt既演出完全收貨,英文也說得不錯。

    所以,鍾意Kill Bill、《日式牛仔一品鍋》,睇開美漫(尤其spider-man),一定睇到好多用心良苦的設定同笑點。同埋要一提,套戲的女角--Demi Moore!係老左好多,但好搶戲!

    最後又要鬧下電影節大會,什麼「三chok俠」,第一,男主得2個,Josh Hartnett 同Gackt,酒保係重要,但唔算係「三俠」。第二,係唔係呢期興咩潮語就一定要用黎做戲名?電影節改個d中文名一向都好差,又一例證。

    《復仇三chok俠》(內地譯《人形淨琉璃》):豆瓣簡介
    (Bunraku係日文「文樂」咁解,即係人形公仔布袋戲)
    [YouTube] Bunraku Trailer

March 30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The Illusionist / World Animation 2

    《幻象師》The Illusionist
    29/3/2011 7:15pm @ 文化中心

    施梵素美,《瘋狂約會美麗都》個導演。畫面質素完全唔需要擔心,所以唔多講。講下個故事,真人真事改編(含劇透):時代變遷,無人再相信魔術。一個好好先生既老魔術師,一次到鄉下表演,遇到個仲相信魔術的女仔,個女仔就跟左魔術師返城市。

    唔知話個女仔天真,定無知,定弱智,信有魔術唔係問題,但佢跟住魔術師之後就好似老馮咁,想要咩就問魔術師要,魔術師竟然仲好人到努力做野,甚至做雜工搵錢去滿足個女仔。一個屈尾十,個女仔識左個後生仔,就跟左人走。難為老好人留低一句「magician does not exist」,就成全佢地一個人離開。

    呢個故事未免太現實、太悲哀了!我真係消化唔到老好人同個女仔之間的感情,係親情?友情?愛情?互相依賴?(我覺得只係個女仔依賴魔術師。)亦都唔明白點解個女仔可以變得咁快。魔術師愈對個女仔好,愈令人覺得個女仔討厭。作為觀眾,代入唔到劇中人或劇中感情,太抽身咁睇,睇完真係好心up。

    《幻象師》:豆瓣簡介
    [YouTube] 《幻象師》Trailer

    * * *

    《世界動畫精選(二)》World Animation 2
    29/3/2011 9:45pm @ 科學館
    今次有7條片,又講下其中幾個作品,部分含劇透。(Click片名可看Trailer或全片。)

    The Eagleman Stag:用發泡膠造的全白Stop-motion,發泡膠的特質令到d模型好似識生長。每拍一格就cut一cut發泡膠,再playback,就會睇到d發泡膠生長。最驚喜係最後一鏡,模型公仔變返做發泡膠,Stop-motion都可以做到咁凌厲既效果,正。

    The External World:之前已經睇過呢位導演David O'Reilly既作品Please Say Something,雖然兩次都係有少少不明所以,但個人風格強烈,我個人好喜歡。今次的瘋狂去到極致,通常d咁有style,咁瘋狂,又爆笑的短片,無乜故事都唔緊要,玩得夠癲已經好好睇。

    Something Left, Something Taken:故事完整有趣,一對年輕夫婦疑神疑鬼以為被綁架的喜劇。場景、人物、各樣,應該都係先做模型,再用電腦(後期)令佢地郁。雖然無左Stop-motion的效果,但「失真」同「迫真」都一樣係動畫的趣味。(呢個又係我成日講既:動畫求迫真vs真人電影動畫化。)

    《泡芙小姐的金魚缸》:優酷贊助的內地出品。動畫人物加真實場景,一開始時幾驚喜,再睇落去就覺得係特登,就係要真實感。技術黎講,我收貨的。可能係內地作品,降低左要求。但部分情節依然俗套,似乎內地作品總係走唔出自己的創意。後半開始陳套(不論劇情同畫面處理),裸露場面也太多,某程度上令到套片庸俗左。呢個係導演問題,要表達同樣訊息,可以做得含蓄d、有味道d。

    《泡芙小姐的金魚缸》:豆瓣簡介

March 28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Winter Days / Piercing I

    《冬之日》Winter Days 26/3/2011 7:45pm @ 太空館
    《冬之日》係日本人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(1925-2010)邀請35個動畫家,例如高畑勲同歐洲出名的動畫家,將松尾芭蕉同朋友(定徒弟?)一同創作的的「連句」《冬之日》動畫化。簡單講,「連句」就係接龍,套動畫都用同樣的形式,一人負責一句詩,接力創作。

    大師真係大師,川本喜八郎既人偶Stop-motion好smooth、好自然。其他人既就比較參差,不過不失令人眼前一亮之作。可能係古詩加上日文語言不通,睇英文字幕其實唔太領會到首詩的優美,(之前睇過芭蕉翁中譯既詩都ok的。)如果淨睇片,就會覺得部分片同片之間有d疏離。不過唔緊要,呢個都係接龍創作的一種趣味。另外,因為係古詩改編,都預左節奏慢,但每次都要讀左首詩,先再去片個下令到節奏更慢,更眼訓。反而成套戲後半個making-of好好睇,我隔離個阿叔making-of全訓,我就醒晒。

    BTW,川本喜八郎既Stop-motion真係好吸引,其實都有少少想睇埋佢其他作品。不過我又有d怕日式白面娃娃(好靈異!),所以放棄左佢既遺作《死者之書》

    《冬之日》:豆瓣簡介
    [YouTube]《冬之日》Clip 1~36
    [YouTube]《冬之日》Clip 2 (By 川本喜八郎)

    * * *

    《刺痛我》Piercing I 28/3/2011 7:15pm @ agnes b cinema
    上星期已經見到有朋友在facebook說唔得,做足心理(及生理,即係會訓著)的準備入場。還是那句,沒期望沒失望兼無訓過。但講真,作為一套動畫,可以話只有10%係「動」畫,其餘係定鏡。如果係短片,仲可以接受;但長片就真係求其左d。不過,我幾鍾意呢種畫風同色tone,寫實場景不失原畫師的個人再創造,人物又夠樣衰似足古谷實筆下人物。(今次電影節官方簡介寫得好準確。)齋睇一幅幅畫,其實ok--所以我諗,如果呢個係漫畫作品,會好好多。(其實咁都幾弊。)

    而個故事,雖然有俗套的一面,但講中國問題,好真實。公安私刑、商家貪污、失業、城鄉問題、金融海嘯,連中美關係都有一句講過。係呢方面,加返少少分。(但真係好少,因為套戲真係唔係點「動」過!)BTW,全套戲最令我激動的一幕,係主角屋企,貼左張Nirvana既poster!導演有taste!

    《刺痛我》:豆瓣簡介
    [YouKu] 《刺痛我》Trailer

March 27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World Animation 1 / Little Ghostly Adventures of the Tofu Boy

    《世界動畫精選(一)》World Animation 1
    26/3/2011 10:30am @ 科學館
    今次有8條片,又揀幾條講講。(Click片名可看Trailer或試片。)

    Bill Plympton今年又有兩套(佢好似係呢幾年電影節常客)。Guard Dog Global Jam:睇過Plympton原版的Guard Dog,就覺得今次的Global Jam好正。顧名思義,Plympton公開邀請世界各地的動畫師投稿,一人幾秒重新remake佢既舊作Guard Dog。Stop-motion、CGI、剪影、塗鴉……各種風格技術出到盡。

    另一套Bill Plympton的The Cow Who Wanted to be a Hamburger:今次無用佢最拿手的手繪,改用電腦畫同上色,雖然仍然係2D,但就少左手繪筆跡,總覺得無咁好睇。(雖然Bill Plympton睇得幾多,但其實我麻麻地佢既長片,短片行幽默路線就好d。)

    Stanley Pickle:真人扮Stop-motion模型,睇的時候不斷諗:「點解要用真人去扮模型做motion?」呢個同「真人電影卡通化」係一個有點似的問題,要講又可以係一篇論文……講返條片,真人扮Stop-motion,係有原因的,同劇情有關,所以出黎效果好match同有意思。呢d就係用得其所。
    講多少少,第13屆ifva動畫組有條片叫《音揚.陰陽》,入唔到圍,但有特別放映。個故事好有趣,拍出黎亦不錯,但唔知係唔係太多真人,唔夠animated,所以入唔到圍。忽發奇想,如果呢套Stanley Pickle係ifva動畫組,唔知會點呢?

    The Greatness:除左手搖鏡,其實我幾怕呢類「靈異畫面+壓迫力強既音效」,睇得好辛苦。(個人問題。)

    《奇廟單車遊》:本地作品,rthk外判動畫。可能係本地作,本身不算很特別的故事也變得十分有共鳴,竟然睇到喊。講一個小妹妹由踩「輔助轆」到「兩個轆」cross-over奇幻歷險的成長故事。

     

    * * *

     

    《豆富小僧(3D)》Little Ghostly Adventures of the Tofu Boy (3D)
    26/3/2011 4:00pm @ The Grand Cinema
    OMG,睇到訓著。套戲個半鐘,睇左頭尾30分鐘,中間30分鐘勁釣魚。點解會咁?首先,3D做得麻麻,係開頭好d。偏暗的問題幾嚴重,應該唔係戲院的問題,之前係The Grand都睇過3D,沒問題的。第二,一個妖怪故事,30分鐘後主角入左人類城市,但d人類既design實在太差了!!主角群角色都可以做到online game咁既質素(大概係跑online的水平),連電視動畫都好過佢!又根據電影節官方簡介,如果真係「日本首部3D立體大製作」,咁,日本特技真係仲差好遠。(明明上次睇《宇宙戰艦大和號》我覺得好ok的。)仲有,所謂「傳統細緻畫風加上立體效果」,結果兩頭唔到岸,上場《戀戀節拍夏灣拿》都畫得仲好。之於故仔,好正路個類幼兒卡通。(呢層我無乜批評,可能係畫得太差,已經無理個故事。)

    《豆富小僧》:豆瓣簡介View Trailer

March 23, 2011

  • ifva2011筆記(三):安錫佳作

    今日睇既係安錫國際動畫影展近呢兩年的佳作。總共10條片,講講幾中幾個作品。(Click片名可看Trailer或全片。)

    歐洲動畫作品選:安錫佳作
    23/3/2011 7:30pm @ agnes b cinema

    Madagascar, carnet de voyage(馬達加斯加:旅行日記):舊年法國電影節睇過,當時真係睇到目定口呆,實在太靚了!油畫、水墨、素描、木顏色……用3D技術呈現各種2D畫風,就好似睇緊「會郁兼立體」的2D畫!有層次、有景深、風格又多,仲會郁個下先勁!更厲害係,中間仲要插入2個Stop-motion,一個係模型車,另一個係用衣車針黹,車左好多幅畫,再串埋的Stop-motion!!(Trailer中的0:33,未免太誇張了!)條片係岩岩果屆奧斯卡提名最佳動畫短片,但最後輸左,幾可惜。可能因為太似旅遊宣傳片,無乜故事。另外今日睇呢個版本無左個end credit,上次睇個end credit係有班製作人員真人同少少making-of的,又一可惜。

    L'homme à la Gordini (The Man in the Blue Gordini):哈哈哈!呢個係一個藍色大戰橙色的瘋狂、幽默故事!我最鍾意既橙色做奸,最唔鍾意既藍色做忠!正!!

    Love & Theft:不斷變化的圖形中,出現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卡通人物,hello咪咪、海綿寶寶、芝麻街、飛天小女警……扭曲拼合再循環……音樂、節拍好match。

    Je te pardonne (I Forgive You):Simpson風格抵死動畫,大隻佬摔角手不打不相識,唔係,不打不相愛先岩。(爆!)

    Sinna mann (Angry Man):講家庭暴力問題的動畫,睇完既心up,又不安。

    放映作品清單及簡介:
    [英] 歐洲動畫作品選:安錫佳作

     * * *

    今年既ifva去到呢度告一段落~之後仲有電影節筆記繼續上場!!

March 22, 2011

  • HKIFF2011: A Cat in Paris / Chico & Rita

    xanga中文標題有字數限制,唯有用英文……(其實我覺得電影節好多戲的中文譯名都改到不倫不類,用返英文原名都好既。)

    今年電影節會睇13套,依然動畫為主,日本片為次,其中有一套3D。好喇,年度大作之電影節筆記第一擊,去文!(少量劇透注意!)

    《貓的一生》A Cat in Paris 22/3/2011 7:15pm @ 會展
    好精彩!作為今年電影節第一套,係一個非常好的開始!中文譯名譯到好似《子貓物語》懶可愛,其實係一個非常緊張刺激的「警捉賊捉賊」的故事!集可愛、邪惡、聰明於一身既貓係賊,但係忠既~講返技巧,2D動畫,繪本風格,全人手上色,淨係呢點已經好好睇(賣飛佛)!導演話,套戲香港未搵到發行,希望有機會上正場。但對於呢類人物角色唔夠搶眼突出的動畫,係香港係唔會有market的。因為角色做唔到玩具,少左條財路,少左noise,少左個勢,係香港幾乎可以話係無市場。(再講落去有排講,有時間先講下迪士尼、DreamWorks既商業動畫係點賺錢。)

    《貓的一生》:豆瓣簡介View Trailer

    《戀戀節拍夏灣拿》Chico & Rita 22/3/2011 9:45pm @ 會展
    喜歡南美風情Jazz的,一定喜歡這套動畫。雖然我個人麻麻Jazz同Bossa Nova,但聽得出亦睇得出音樂同套戲異常配合。無他,因為套戲正係講鋼琴師同歌手的故事。以50年代的古巴、紐約做背景,帶點懷舊的異國風情。至於劇情,很典型的愛情錯摸……結局跳得好快,還算感人。電影節官方簡介話套戲2D同3D「轉換渾然如行雲流水」,呢一點我真係不敢苟同,撰稿的朋友要睇睇《Flatwold》先好寫呢句。(應該仲有好多例子,不過我心目中《Flatwold》最amazing。)其實主要係場景、大廈、物件用3D先做model,再用2D加返細節;而人物就應該係2D畫的。

    《戀戀節拍夏灣拿》:豆瓣簡介View Trailer

March 20, 2011

  • ifva2011筆記(二):GOBELINES Programme 1&2

    今天一口氣看了41條動畫短片,好多!

    Eric Riewer動畫講座及法國GOBELINS動畫選集一
    20/3/2011 1:30pm @ agnes b cinema

    主講的Eric Riewer是法國著名動畫學校GOBELINES導師。GOBELINES的學生,大都進了PIXAR、DreamWorks這些動畫大廠,絕對堅料。

    唔知醒遲到關係,講座只聽到後半。我一入場,Eric Riewer在講GOBELINES三年制的各級功課。Year 1做的是很簡單的短片,不需要很高技巧,要求學生做好story telling。Year 2學生會五人一組,合作做一條約30秒至1分鐘的動畫trailer。Year 3學生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技巧,2D或3D或mix,用半年時間做一條約3分鐘的畢業片。

    Eric Riewer一路講,一路有demonstration睇,仲有幾條making-of。個講座其實幾好睇、幾好聽。Eric Riewer最後總結左幾個point比大家:

    1. Time Management:Eric Riewer強調左幾次,學校比你半年時間做畢業片,所有野都一定要半年時間完成。所以佢地導師好大工作就係不斷要同學控制時間,趕deadline。
       
    2. Making-of:好多片都幾個人合作的,搵工時如何present自己的contribution?就要做一個自己既making-of,persent到你係條片入面負責做左咩。
       
    3. Keep it short:除左要控制製作時間,作品的時間都要好好控制。Eric Riewer話,你有幾高技巧都好,條片成10分鐘咁長,精彩野放晒係最後,觀眾同老世係無咁好耐性同你睇到尾的。所以有咩精彩野,要係頭2分鐘出晒;一條片約3分鐘就岩岩好,唔好太長。

    * * *

    到Screening,雖然一口氣睇成29條片,但完全唔覺攰。可能真係每條片都好短,節奏快,易消化。其中《Oktapodi》,係09年奧斯卡的提名短片。當年已經睇過,今次再睇,Eric Riewer爆左單小花絮:原來當時唔夠時間,結果主角八爪魚由八隻腳變左六隻腳!09年睇的時候完全唔覺啊!!

    推介大家看看其中兩個作品:
    [YouTube] Oktapodi
    [YouTube] For Sock’s Sake

    放映作品清單:
    [英] Selected Works of GOBELINS Programme 1

    法國GOBELINS動畫選集二
    20/3/2011 6:30pm @ agnes b cinema

    部分短片因為比較長,加上本人太眼訓,實在頂唔住有一條放棄左……睇睇下訓著。再一次證實Eric Riewer所講,短小精悍自有其吸引力。

    也推介大家看看其中兩個作品:
    [YouTube] Jesus 2000
    [YouTube] Fard (Trailer)

    舊年在法國電影節已經看過《Fard》,條大橋幾驚喜。無獨有偶,兩個作品都係動畫加真人。前者是小趣味,後者直情係橋的一部分。

    放映作品清單:
    [英] Selected Works of GOBELINS Programme 2

March 19, 2011

  • ifva2011筆記(一):動畫組

    去年的電影節筆記爛尾,今年由ifva開始,再次挑戰!為了減低爛尾的機率,我決定寫得簡短點,也不避口語,希望各位體諒,感謝!!

    動畫組入圍作品放映
    18/3/2011 7:15pm @ agnes b cinema


    *左上起,左至右:《The Launch》、《Corn》、《Back to Base》、《Aeriform Touch》、《Unroll》、《鞋子》、《Before the End》、《拾下拾下》、《學習雷鋒好榜樣》、《胡同鏡子》。同場加映:蘇敏怡作品《7-wishes》。

    整體而言,今年水準很高!個人認為,原因有兩個:一,有兩套作品是已成名的動畫導演/漫畫家的作品,拉高整體水準;二,即使是學生畢業作,故事也很完整,節奏控制都不錯。特別講講其中幾個作品。以下純粹個人意見,如果導演們看到,請多多包涵。

    《Corn》:甘荀大笑的動作很突出。粟米人走了很長的路先到大氣層,呢一節可以短少少。

    《Back to Base》:一直有看本地獨立漫畫,早就聽過麥少峰、何家超的名字。故事剛開始有點不明所以,大概是綠色太空人高速飛行開始入局。動作流暢不在話下,最精彩不是海底的movement,是太空人被擊飛撞石那一下,好有《龍珠》FEEL!仲有,劉以達的音樂極醒神(點解可以搵到佢做音樂咁勁?好厲害!)

    《Aeriform Touch》:離場後睇返場刊,才知道是丈夫思念亡妻而不斷畫畫。交待人物關係似乎未夠清晰。

    《Unroll》:一開始各種顏色瀑布般瀉下,好醒神,是很好的開場。人物設計也很有個人風格。但還是那句,中後段逃跑一節略長。

    《鞋子》:很感動!節奏控制得非常好。一如導演在Q&A時間所講,一條動畫,故事是很重要的。有了故事,第二步就是如何說故事。看了五年ifva,許多作品最大問題是控制節奏。音樂、配音這些問題都有方法避重就輕,但說故事的功力是很容易見底的。《鞋子》時間計算得很準,適當時間說適當對白,做適當畫面,三兩下手勢,就牽引著觀眾的情緒了。稍為拖沓都做不到現時的感人效果。

    《拾下拾下》:一貫傅詠欣風格。可能是rthk外判項目,資源比較充裕,畫面比以往細緻多了。只是扮老人聲配音有點失色,如果找到老婆婆和伯伯配音,更有真實感和說服力。不知道同類題材是否看得太多,今次覺得不算很突出。當年看《啷神來聲》是很驚喜的,那個大嘴唇頭至今印象難忘。

    《學習雷鋒好榜樣》:高登巴打一定識笑!

    《胡同鏡子》:畫面異常凌厲,冷峻風格甚有韓國獨立動畫影子。

    * * *

    放映過後,當然有心水。得獎名單在這裡。《鞋子》沒有特別表揚,有點可惜。其餘獎項雖不中亦不遠。

    延伸閱讀:
    第十六屆 ifva動畫組入圍作品
    第十六屆 ifva得獎名單